研究院动态

我们向每个人分享关于创新和数字经济研究的洞见

研究院动态

​复旦创新与数字经济前沿讲座回顾 第17期 | 创新环境、研发操纵与高新技术企业创新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1-20


    2025年11月14日下午,复旦创新与数字经济前沿讲座第17期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514会议室召开。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的郭俊杰教授应邀分享其与合作者的最新研究《创新环境与企业创新绩效:基于研发操纵的视角》。讲座由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毕睿罡老师主持,吸引了众多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郭老师同各位参与者展开了深入探讨。

在报告开篇,郭老师从宏观背景切入,指出中国的专利数量与研发投入在过去十余年快速增长,形成了以数量增长为主的“专利泡沫”。郭老师进一步将讨论扩展至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制度,指出该制度在激励创新的同时也伴随着较为普遍的研发操行现象。企业为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而进行的研发操纵行为,不仅不利于自身的创新绩效,同时会对周边企业产生溢出效应,具体体现为降低周边企业的创新效率、创新质量与原创性创新水平。郭老师强调,研发操纵对周边企业创新绩效的负面影响主要通过资源挤占效应和竞争效应两个机制产生:一方面,研发操纵型高新技术企业获得更多补贴与信贷等创新资源,将挤占周边企业可获得的创新资源,从而造成创新资源配置的扭曲;另一方面,周边企业可能在竞争压力下被迫加入研发操纵行列,从而降低自身的创新绩效。最终,企业为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而进行的研发操纵行为将对周边企业产生创新溢出效应,随着地区研发操纵型高新技术企业的比例增加,企业的创新绩效也将受到抑制。该研究不仅考察了企业研发操纵行为的创新溢出效应,同时对其微观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

研发操纵行为之所以普遍存在,是因为早期企业研发费用信息并未在财务报表中单独披露,且财务报表附注中相关信息较少,这给企业提供了研发操纵的空间。而企业研发费用单独列报政策则提高了企业研发费用信息的披露数量与质量。郭老师强调,一方面该政策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外生冲击,从而有助于进行因果识别;另一方面可以基于该政策,考察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是否有助于优化企业的创新环境。研究发现,研发费用单独披露政策能够对企业研发操纵的创新溢出效应产生显著的纠偏作用,一方面可以抑制企业的研发操纵行为,另一方面可以纠正创新资源的配置扭曲,最终优化企业的创新环境。

在政策含义方面,郭老师强调,提升创新质量不能只依赖补贴和税收等财政激励,更关键的是通过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来降低研发操纵的空间。更高质量、更细化的披露要求能够抑制策略性操作,优化企业的创新环境。同时,通过加强监管与外部监督,提高违规成本,也能够缓解资源被挤占的问题,进而改善整体创新环境。

在随后的交流环节,师生们围绕创新效率测度、地区竞争如何塑造企业策略、政策如何在激励与治理间取得平衡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本次讲座不仅呈现了中国创新环境中激励与行为反应的复杂性,也为理解制度设计在创新体系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

最近的研究成果

Copyright © 2023 复旦大学-图卢兹创新与数字经济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