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2日下午,复旦创新与数字经济前沿讲座第15期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510会议室召开。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周康研究员应邀分享其与合作者的最新研究“Cities with Invisible Walls: Labor Liberalization and Misallocation in China”。讲座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刘学悦副教授主持,吸引了众多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周老师同各位参与者展开了深入探讨。

地区间劳动力流动性对加总生产率的影响已经得到了学界和政策研究的大量关注。然而,理解迁移障碍及其对劳动力配置效率的影响仍然存在许多挑战:首先,由于无法观察企业在移民障碍较小的市场中运营后的反事实表现,导致从实证分析角度难以衡量劳动力配置效率的变化;其次,聚焦具体的迁移障碍才能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信息与启示,而实证中难以将某一特定错配来源的影响同其他错配来源的影响区分开来。周老师的研究利用21世纪初中国户籍改革的经验,从企业层面研究迁移障碍对劳动力错配的影响。具体地,2001年开始的“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了户籍管理,越来越多地允许流动人口获得当地城镇户口。周老师的研究系统考察了这项改革如何通过赋予农民工当地城镇户口身份,放松对农民工的迁移限制,提高了企业的生产率,并揭示了其背后的经济学逻辑。

研究结果发现,相比事前劳动力约束更松的企业,这项改革使事前劳动力约束更紧的企业就业率提高了26.0%,资本增加了11.8%,劳动边际产品收益降低了23.8%。改革后劳动边际产品收益的分布更加集中,说明劳动力的错配程度有所下降。如果一个地方周边已经有很多改革成功的地区,与这些地区的竞争越激烈,当地改革后的劳动力配置效率提升就越弱。在改革前移民网络较弱的地区,劳动力配置效率的提升则有所放大。研究还对所有制性质、劳动密集程度和企业规模不同的企业进行了细致的异质性检验。总体而言,这项改革使总生产率提高了4.6%,制造业产出增长了14.6%。

周老师的研究为理解人口迁移如何影响企业绩效提供了新视角。现场师生围绕企业异质性分类维度、劳动力约束松紧的刻画指标等问题与周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