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6日上午,复旦创新与数字经济前沿讲座第8期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510会议室召开。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孔东民教授应邀分享其与合作者最新研究“Striking for Marriage: Migration, Sex Ratio and Labor Conflict in China”。讲座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刘学悦主持,吸引了众多教师与学生的积极参与。

孔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研究动机,劳动纠纷会损害经济增长,对社会产生负的外部性。现有研究常从企业的角度分析劳动纠纷的成因,他则希望从“劳”入手,考察个体劳动者可能出于什么原因而发起劳动纠纷。
接着,孔老师介绍了研究独特的背景。在中国,流动人口从相对落后的地区前往相对发达地区工作是一种普遍现象。而每逢春节,这些流动人口通常需要带着一年的劳动收入返乡。其中,男性流动人口在春节期间普遍面临在老家相亲的需求,而这一过程往往伴随着较高的经济支出,对取得收入的要求更为强烈。然而,现实中许多人在春节前无法顺利拿到薪水。基于这一背景,研究推测当男性流动人口在婚姻市场中面临更高的竞争压力,对收入的需求也更为迫切时,他们在春节返乡前就更有可能采取罢工等方式讨薪,以维护自身权益。

为了验证上述逻辑,孔老师基于每个城市流动人口来源地的性别比例,加权计算出每个城市流动人口的婚姻压力指数,并分析了春节前后两个月内,不同婚姻压力水平的城市在劳资纠纷事件频率上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婚姻压力较大的城市,春节前劳资纠纷事件显著增多。具体而言,性别比例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劳资纠纷发生次数将增加4.2%。这些新增的劳资纠纷事件主要集中在工资发放与讨薪问题上。这一结果为上述逻辑提供了支撑,也解释了数据中劳动纠纷事件主要发生在春节前的现实。
在全长约两小时的讲座中,孔老师与在场老师和同学们围绕回归中的内生性问题与解决方案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学术氛围浓厚。
